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行业,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恩帛源通过对22个中国一二线城市*餐饮市场的持续追踪,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该报告是国内对餐饮市场分析最为权威的报告之一。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而高速发展的外卖市场也首次出现了环比下滑,流量红利趋于平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指数为106.4(2017年同期增长指数106.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当季同比增长指数102.9(2017年同比101.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当季增长指数106.5,(2017年同期增长指数107.5)。而餐饮市场释放出来的信号与大环境一致:整体平稳增长,但增速放缓。
整体餐饮市场增速放缓:一线城市保持增长,二线城市趋于平缓
2018年第四季度整体餐饮市场总花费同比增幅1%,客流量和去年持平。其中一线城市*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二线城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也意味着二线城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零售、非正餐渠道和非中式正餐领涨,中式正餐增长乏力
从渠道来看,2018年第四季度领涨的依然是零售和非正餐渠道。
零售是本季度增长最快的业态,总花费同比增幅达到10%。一方面,传统零售渠道不断引入鲜食和饮品;而另一方面传统的火锅、面包房也不断尝试转战零售渠道。新兴业态和传统业态融合成为消费市场供给的重要途径。
面包房、饮品站和咖啡店延续前三个季度的蓬勃发展,继续领涨市场,总花费同比增幅分别为9%,6%和5%。随着互联网品牌的加入、新茶饮市场的崛起,非正餐渠道的崛起有目共睹,而市场本身从产品、口味、运营和营销模式上亦都历经着变革和创新。
在正餐渠道,全服务餐厅和快餐渠道表现类似,增长主要由非中式的业态驱动,中式餐厅则缺乏增长动力。全服务餐厅总花费同比增长1%,其中非中式全服务餐厅总花费同比增幅6%,中式全服务餐厅和去年持平。快餐渠道总花费增长2%,西式快餐增长4%,中式快餐和去年持平。传统的中餐不断受到西式餐饮和非正餐渠道的挑战,积极拥抱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市场策略,是传统业态从业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午餐、上午茶、下午茶持续增长,早晚时段下滑
2018年第四季度,上午茶和下午茶总花费增幅最快,主要由价格增长驱动。而午餐仍是最主要的外出就餐时段,且保持稳定增长,午餐的增长主要由客流的增长驱动。早餐、晚餐和夜宵客流量对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外卖流量红利减缓,首次出现环比下滑
2018年第四季度堂食客流量同比增幅2%,贡献了64%的市场增量。外卖市场客流量同比增幅9%,但环比下降7%,这是外卖市场在近2年中首次出现下滑。经过多年的跳跃式发展,外卖客流红利减缓,无论是外卖平台还是餐饮从业者都需要为即将到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90后减少在外就餐,60后对餐饮市场的贡献不容小觑
2018年第四季度,30-4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依然是餐饮市场的中流砥柱,贡献了55%的客流量,且同比增长1%。
而30岁以下消费者的总花费同比下降7%,主要受到客流量影响。年轻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是从业者需要警惕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50岁以上的消费者,在总花费和客流量上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同时,他们也拥有更高的购买力,人均在外就餐消费比市场均值高16%,对餐饮市场的贡献亦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餐饮市场增幅趋缓,传统业态不断受到市场冲击,外卖流量红利亦趋于平缓。餐饮市场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不断演变,实时关注市场动态,聆听消费者心声,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者需求,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和调整市场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CREST 的22个覆盖城市*:
一线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
二线城市: 济南,武汉,长沙,成都,沈阳,深圳,天津,合肥,重庆,福州,厦门,哈尔滨,郑州,南京,大连,青岛,西安,昆明,杭州